2018年冬,年仅13岁、尚在初二课堂拼搏的勤勤(化名),被意外诊断出患有“ALK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之后,他在外院接受成人方案治疗,虽历经化疗、自体移植、靶向治疗的重重磨难后达到完全缓解(CR),却因方案不适导致延迟缓解,还错过了长春花碱及MTX等关键药物治疗。2019年12月底,在病友推荐下,父母带着他转到北京博仁医院,找到儿童淋巴瘤专家张永红主任、朱青医生团队。入院后经过精心制定的个体化、规范化治疗方案,勤勤顺利走向康复。如今,他仍持续完全缓解(CR),且已停药三年半。
金秋九月,这位以540多分优异成绩考入一本大学数学系的大一少年,告别那段艰辛曲折的抗癌过往,满怀对未来的憧憬,步入大学校园开启崭新人生篇章。回首那段艰难的治疗时光,勤勤妈妈心中满是感慨。
1、一位母亲的至暗时刻:青春年少的儿子意外确诊淋巴瘤
2018年,勤勤正在读初二。那段时间,他突然消瘦许多。我们最初以为他只是发育期“抽条”,加上课业压力大,身体一时适应不了。记得有一次带他去拍证件照,因为脸太瘦,几次拍摄都没通过——我们仍没太往心里去。
就这样过了大半年,勤勤总说肩膀疼,我们带他去县医院做CT,才发现孩子纵隔处有一个9.4*6.8cm的肿块。
我们当即带孩子前往北京一家三甲医院做了穿刺。等待结果的那段时间,仿佛漫长如一个世纪。期间勤勤从低烧转为持续高烧,医生也无法解释原因。
10天后,病理结果出来,显示为“ALK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那一刻,我感觉天都要塌了。孩子才13岁,怎么可能与“恶性肿瘤”有关?站在窗前,望着窗外车流如织,人生中第一次体会到什么是绝望。
2、曲折求医路:化疗+移植+靶向治疗,仍未能完全CR
确诊后,我们听从亲友建议回到山东老家,让勤勤在当地一家知名三甲医院血液科接受治疗。那时,他还有一个月就满14岁,医生为他按照成人方案开始治疗。
医生首先为勤勤采用了CHOP-E方案进行化疗。4个疗程后,PET-CT显示肿瘤缩小了一半。这让我们看到了一线希望。
评估后,医生建议勤勤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于是接下来勤勤又接受了4个疗程的GDP治疗,其中2次联合CD30单抗。如我们所期待的那样,肿瘤病灶进一步缩小。但作为母亲,我最心疼的是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所承受的痛苦。由于肿瘤压迫与血管条件特殊,他的PICC置管异常艰难,医护人员尝试了好几次才成功。前两个疗程的化疗,他几乎是咬着牙挺过来的。
化疗期间,勤勤得知了自己的真实病情。之后他不止一次说:“如果早知道是恶性肿瘤,我可能就不会治疗了,太痛苦了。”
可能是药物副作用,那段时间勤勤还有点神志恍惚。有一次,他在医院突然“走失”,我惊慌失措地最终在楼梯间找到他,他却眼神迷茫地说:“我不记得怎么了。”那一刻,我真的是害怕极了。
化疗结束后,为了尽早移植,我们带他转入另一家医院。2019年9月6日,勤勤成功完成自体移植。近一个月后,在经历了腹腔感染和肺部感染之后,身心近乎崩溃的他终于出仓。
然而,命运再次和我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移植后三个月的PET-CT复查显示:肿瘤虽然缩小,活性却比移植前更高。
我们,再一次坠入深渊。
3、生命的转折:儿童淋巴瘤精准治疗带来希望曙光
就在我们犹豫是否继续在老家医院治疗时,我想起了之前病友推荐的北京博仁医院。 其实,在勤勤刚确诊时,就有人向我们介绍张永红主任——她是国内外儿童淋巴瘤治疗领域的权威专家。但当时我因为博仁是一家非公医疗机构,心中存有疑虑,一方面觉得医院可能“不正规”,另一方面也担心费用问题。
但这一次,我们决定放手一搏。
2019年12月,我们一家人来到北京博仁医院,找到了张永红主任团队。第一次见面,张主任就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她仔细翻阅勤勤的病历,不时询问细节,专业而耐心。直到那时,我们才明白:儿童不是“小大人”,不能简单套用成人淋巴瘤治疗方案,而应选择针对儿童的专业方案,两者治疗强度、治疗策略等都不太一样。
入院后专家团队很快为勤勤安排了全面检查,包括病理复核和基因检测。结果证实了此前的诊断:ALK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提示已达完全缓解。但考虑到之前因方案不适导致延迟缓解,还错过了长春花碱及MTX等关键药物治疗,以及为了彻底清除肿瘤、预防复发,张永红主任、朱青医生团队为勤勤制定了个体化治疗方案。
我的疑虑也逐渐消散。张永红主任专家团队诊疗规范、技术精湛,水平毋庸置疑。而且与其他医院相比,治疗费用并没有比想象中高多少,但治疗期间感染风险大大降低,反而更安全、更经济。
由于此前多次治疗,勤勤身体非常虚弱,治疗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但在团队精准调整与悉心呵护下,他的病情逐渐稳定,并于2020年开始维持治疗。此后两年,他一边治疗一边坚持学习,终于在2022年2月顺利停药。
4、愈“淋”新生:重回校园,顺利停药,终圆大学梦
因为生病,勤勤休学了两年。重返校园后,他从初二重新读起。大病初愈,他的身体仍比同龄人虚弱,我和他爸爸从不勉强他过度用功,对我们来说,健康高于一切。
但他自己非常争气。高一时常考班级第一,高三时还荣获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山东赛区二等奖。今年高考,勤勤以540多分的优异成绩被一所一本高校数学系录取。
现在的他,身高1米85左右,体重170多斤,热爱数学、喜欢踢球,看上去与普通大学生没有任何不同。谈到未来,他也充满期待:“我计划继续读硕士、博士,将来成为一名大学教师,每周上课之余,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
而我总是告诉他:“我唯一的愿望,就是你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也许是因为治病的经历太过痛苦,他有时也会因身体不适而胡思乱想,甚至说“万一复发我就不治了”。我总是安慰他:“不会的,你已经停药三年半了,最难的阶段我们都闯过来了。现在你能上学、能踢球,还能学最爱的数学——一切都值得。”
5、母亲的心声:致每一位正在艰难前行的患儿家长
作为一名曾走过弯路的母亲,我想分享几点体会:
首先,儿童淋巴瘤一定要选择专业的儿童医疗机构。成人治疗方案往往不适合儿童患者,甚至可能延误治疗时机。
其次,精准诊断很重要。只有明确诊断,才能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第三,病魔是我们和医生共同的敌人,所以一定要好好配合医生,严格遵医嘱。
最后,哪怕前期走过弯路,也请不要放弃希望,及时调整方案,仍有可能挽回局面。
此外,我还要特别感谢张永红主任、朱青医生团队,还有张荣护士长带领的护理团队,是你们给了勤勤新生,将我们一家从近乎绝望的境地中挽回。每次问诊和查房,张永红主任总是专业负责、耐心细致;每次做骨穿,朱青医生都亲切地和孩子聊天,缓解他的紧张情绪;孩子因为治疗心情不佳时,是张荣护士长耐心地开导他;每次遇到困难,病友家属们总是热心相助——这一切,都让我们后面的治疗更加温暖、安心。
如今,当我看着状态越来越好的勤勤,我知道,最艰难的岁月已经过去。他未来的路,还有很长很长。
主治医师朱青病例点评——
ALK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该病在儿童淋巴瘤中占10-15%,比成人的发病率高。该病常以感染表现起病,部分患儿以噬血起病。预后因素包括年龄小;侵犯部位:纵隔及肺侵犯、皮肤侵犯;病理类型上是小细胞、组织细胞亚型、ALK阴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增多(CD163阳性细胞);临床分期为进展期,特别是白血病期;骨髓及外周血ALK阳性,存在微小播散(MDD);伴有HLH或噬血现象;少见类型的ALK基因(CLTC-ALK,TRAF1-ALK TPM-ALK 等);伴有STAT3与TP53基因突变等。患儿根据预后因素评估后进行分层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儿童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的一线方案(ALCL99)6个疗程的初治缓解率可达到90%以上。但该病在儿童易复发,但存在二线ALK抑制剂及CD30靶药治疗,再缓解率也很高,部分免疫缺陷或耐药基因及反复复发患者存在移植指征。
本病在成人罕见,治疗预后好于儿童,治疗策略上不同。儿童按照成人方案治疗往往效果不好。该患者病初按照成人外周T细胞淋巴瘤为主的方案治疗造成缓解延迟,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严重感染,长时间治疗的身心折磨和经济负担足以压垮每个患病的家庭,并且早期治疗不足留下的隐患还会让家长在停药后焦虑万分,难以走出疾病的阴霾。好在孩子入我院后按照ALK抑制剂联合儿童2017-CNCL-间变大细胞淋巴瘤方案治疗,弥补不足,减少复发,才得以在维持治疗2年后停药仍达持续缓解。家长终于可以长长的出口气了,每次复查时家长孩子的精神状态也很不一样了,现在的勤勤考上了一本大学的数学系,真正的重启新的人生。
本文专家简介
张永红主任
高博医学(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北京高博博仁医院医疗院长、儿童血液/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淋巴瘤科主任。
从1983年进入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科,从事儿童血液肿瘤临床工作42年,擅长各种儿童血液及肿瘤性疾病的诊治,2003年牵头创建了北京儿童医院淋巴瘤专业并成为该专业学科带头人,2017年牵头成立全国儿童淋巴瘤协作组并担任组长。率先在国内应用国际接轨的精细分层化疗方案,使儿童淋巴瘤治愈率总体提升至80-90%。担任多项省市级以上科研课题,在Blood及Blood Advance等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相关论文120余篇,撰写专业书籍10部。1999-2004多次在美国St. Jude儿童肿瘤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儿童肿瘤中心、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的儿科做访问学者。
社会兼职:
全国儿童淋巴瘤协作组(CNCL)组长;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副主编;
CSCO抗淋巴瘤联盟儿科学组副组长;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儿童精准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全国儿童EB病毒协作组副组长;
中国女医师协会靶向治疗专委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转化医学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生物治疗专委会委员;
多家杂志的编委。
朱青医生
高博医学(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北京高博博仁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七病区,主治医生,医学硕士。
2008年6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获硕士学位,毕业后解放军301医院从事儿科工作近10年,2019年加盟高博博仁儿童血液肿瘤团队。
专业方向:儿科常见病及儿科急重症的诊治。擅长儿童血液肿瘤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案和化疗相关并发症的处理。加入高博博仁儿童血液肿瘤团队后,主要从事住院患者的管理工作,进行难治复发儿童血液肿瘤疾病的化疗及细胞免疫治疗。
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文章数篇。参编第一版儿童白血病及部分实体瘤的临床路径。
参加儿童血液肿瘤线上咨询工作,可通过扫描高博医生二维码进行线上咨询。
社会兼职:
全国儿童淋巴瘤协作组(CNCL)的组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靶向治疗专委会儿科分会秘书。
战友们,如您还有其他问题,可拨打咨询热线:400-000-5291,也可以通过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博仁安安】微信进行详细咨询。
【博仁安安】微信二维码
(本文为家属口述,为保护隐私,均使用化名。个体病情差异大,具体诊疗方案请务必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