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还在校园读书的17岁少年阿煜(化名)发现自己长期“头晕、乏力”的问题愈发严重,连日常爬楼梯都变得困难。随后近三个月,他与家人辗转地方及省城医院,却始终未能确诊,病情也未见好转。直至2025年5月,阿煜确诊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这一结果,迫使他中断学业,踏上北上求医之路。
2025年6月,经主治医生推荐并综合评估后,阿煜一家来到北京博仁医院找到贫血诊疗中心井丽萍主任、杨文睿医生、孙美玲医生团队。专家团队对阿煜的病情进行了全面评估,为他制定并成功实施了以p-ATG为核心的免疫抑制治疗。在团队的精心治疗与护理下,阿煜成功摆脱了此前“每月必须输血一次”的生存困境,血象稳步回升。经过一个多月的住院治疗,他病情趋于稳定,顺利出院休养。如今,阿煜定期返院复查,身体恢复良好,对未来重返校园、迎接新生活充满期待。
1、头晕乏力难确诊,17岁少年每月靠“输血续命”
回望这段经历,阿煜坦言,身体的预警并非毫无征兆。自2022年起,他便时常感到头晕乏力,只是当时并未重视。“就是身体很虚,走路累,上楼也喘,体育课都不得不请假……”2025年2月,症状持续加重的阿煜不得不就医。然而,确诊过程充满波折。“我们一度以为是免疫系统的问题,在免疫科做了检查,后来又转到血液科,还是查不出原因。”阿煜的姐姐回忆道。两个月的时间在迷茫与焦虑中流逝,阿煜的病情持续加重,甚至需要每月输血来维持生命。
这一段曲折,恰恰反映了“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之难。阿煜的主管医生孙美玲解释道:“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主要表现为骨髓增生程度减低或重度减低、全血细胞减少。属于排除性诊断,也依赖临床经验,是许多患者早期难以确诊的原因之一。值得一提的是,‘重再’进展快,病情紧急,需要快速准确判断,尽快干预治疗。”
2、北上求医,精准诊断遇希望
2025年6月,阿煜和姐姐了解到北京博仁医院刚刚成立贫血诊疗中心,负责团队的是曾经在血研所工作30多年治疗再障经验丰富的井丽萍主任,带领着血研所杨文睿博士组建的团队,并且定期请医科院血研所张凤奎教授来查房制定治疗方案,于是决定北上前往博仁医院求医。
抱着治疗的希望,2025年6月,他们来到了博仁。“我当时挂了三个医院的号,想要综合评估一下再做决定。”阿煜姐姐回忆道,“但到了博仁,杨文睿医生亲自来接诊我们,与她沟通后我感到很心安,她的耐心与专业解答让我们当即决定就在这里治疗。随后近2个月的住院,每周三张凤奎教授都会来查房,原来井丽萍主任和杨文睿医生此前均隶属于张凤奎教授团队,这也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呢。”
3、生命的选择:移植还是免疫治疗?
完善各项检查后,井丽萍主任团队为阿煜进行了全面病情评估。
“对于这位年轻患者,我们提供了两个方案。”孙美玲医生详细解读道,“一般40岁以下、具有合适的同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供者的‘重再’患者,建议做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这是目前唯一可能根治的方法,但需要面对寻找供者、移植排异和感染等风险。而年龄>40岁的患者由于移植相关并发症较多,治疗相关死亡率相对偏高,更适合选择免疫抑制治疗(IST)。但上述原则是以患者年龄为标准进行划分,而现在根据临床实践的总结,我们更倾向于通过疾病的严重程度对患者进行分层,从而对患者实施更加精准、个体化的治疗。”
经过与医生详细沟通,面对这道生命的选择题,结合无合适全相合供者以及对未来生活质量的多因素考量,与家人商议后,阿煜最终选择了免疫治疗(IST)。“他还很年轻,我们还是想先选择一条对生活质量影响相对小、风险可控的路。”阿煜姐姐说道。
4、医患同心渡难关,告别输血见新生
治疗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刚住院时,处于青春叛逆期的阿煜,一度依从性很差。甚至曾因为难以抵挡美食诱惑,自己点了一杯奶茶导致严重感染,引发败血症。“我们迅速处理,短短三五天就控制了感染,体温也恢复正常。”孙美玲医生回忆道。这次经历让阿煜深刻理解了遵医嘱的重要性!
医护团队不仅及时控制了阿煜的病情,还为他量身定制了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医院设立的“爱心小厨房”也为众多住院患者及家属提供了便利,让后来从外地赶到的阿煜父亲能够亲手为他准备卫生、营养的餐食,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因饮食不洁可能引发的问题。
信任,也在日常细节中悄然建立。那时正值盛夏,阿煜病房的空调却出了问题。了解情况后,孙美玲医生立即同病区护士长沟通联系后勤检修,直至空调恢复正常。“他感受到我们不仅在为他治病,也在关心他的生活。”孙美玲医生说。
之后,在医护团队与家人的共同努力下,阿煜对治疗反应良好,并成功摆脱输血依赖,血象稳步回升。在博仁经过一个多月的住院治疗,阿煜顺利出院休养。此后回到老家的他坚持每周监测血象,并通过微信与孙医生保持沟通。
5、重返生活,不负青春
随着病情稳步好转,阿煜的生活也迎来了新的篇章。免疫治疗3个月后返院复查,结果显示他的血红蛋白已从入院时的40-50g/L回升至103g/L,血小板为59×10⁹/L。虽然仍需持续服药与监测,但阿煜的体力与精神状态已有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已经和正常人无异,体重也从出院时的90多斤增长到110斤。对此,孙美玲医生欣慰地表示,阿煜病情已达“良好部分缓解”,这对再障患者来说是非常理想的血液学反应。
得益于医疗团队的精心治疗与关怀,阿煜不仅身体状况持续改善,一家人也感受到了不同于以往的就医体验。治疗期间,团队在保障治疗效果的同时,也会考虑帮助一家人减轻经济负担,尽量少做一些检查。“医院是定点医院,办理好相关手续后,结算很方便。也没有因为是非公立医院就花很多钱,医保报销比例挺高的。”阿煜姐姐补充道。
医生的负责与贴心也让姐弟俩印象深刻。“孙美玲医生下班了也会来看我们这些患者,交代完注意事项才走。”阿煜感激地说。为表达感谢,阿煜一家特意为团队送上锦旗。
如今,迎来18岁的阿煜,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虽然复学计划还需根据后续恢复情况而定,但他对未来充满信心。“只要按时吃药、注意饮食、避免感染,我就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这位有些腼腆的男孩最后笑着说道。
结语
阿煜作为在博仁医院贫血诊疗中心治疗的首例重型再障患者,他的良好疗效标志着一段新征程的开端,也为后续更多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带来了信心与希望。我们相信,在专家团队专业而温暖地护航下,会有更多生命穿越疾病阴霾,迎来新生。
本文专家简介
主任医师,协和医科大学医学硕士;
高博医疗集团博仁医院贫血诊疗中心主任。
曾就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从事血液病临床工作30余年;
近20年深耕于贫血相关诊治领域,对各种贫血的诊断治疗,尤其疑难贫血的诊断,有非常丰富的经验;
撰写/参与专业学术论文百余篇,参编/参译/专业论著10余部,参与制定多个疾病临床路径等相关专业工作;
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及院校基金工作;参与多项新药临床试验,主持及参与多项IIT临床试验;
担任/曾担任天津医师协会、天津中西医结合营养协会、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骨髓衰竭专委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再生医学血液病结核感染专委会委员等社会任职。
杨文睿
副主任医师 博士;
北京高博博仁医院 贫血诊疗中心。
2013年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
曾于2013-2025年就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贫血治疗中心;
2016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赫尔希医学中心访问学习1年;
主要研究方向为红细胞疾病,尤以骨髓造血衰竭为主。
孙美玲
北京高博博仁医院 贫血诊疗中心 主治医师;
全国基础医学创新论坛大赛国家二等奖;
博仁青年优秀医师奖;
博仁医师服务之星奖;
研究方向:药物相关毒性机制,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
在多种血液系统的疾病诊疗、CART细胞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及重症医学有丰富临床及实践经验。
战友们,如您还有其他问题,可拨打咨询热线:400-000-5291,也可以通过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博仁安安】微信进行详细咨询。
【博仁安安】微信二维码
(本文根据患者/家属口述进行整理,为保护隐私,均使用化名。个体病情差异大,具体诊疗方案请务必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