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4000,4+1,0,110,,3=1,这些毫无逻辑的数字和符号对你来说没有任何头绪,然而它们连在一起,却组成了一段跨越山河的大医故事。
△ 广州义诊地实拍
周四傍晚时分,童春容,高志勇,刘双又三位主任分别从门诊和病区放下工作,匆匆赶往机场,为的是利用周末时间为广东地区的白血病患者送去一份爱的大礼。从落地广州到离开仅仅42小时,往返4000多公里,他们总共吃了4餐盒饭一顿正餐,除了往返于酒店,医院和机场三个场所间,他们没能抽出一刻去仔细看看这座城市。一天半时间里,三位主任0诊费,总共帮助了110名来自广东、广西、福建、湖北的白血病患者和他们的家人,这对于一个个在疾病中煎熬挣扎的患者家庭,可谓一份及时而厚重的大礼,这个工作量是日常门诊的6倍。
△ 童春容主任在给患者家属病情讲解
协作与节奏 破解“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协作和节奏是这个周末的关键词,也是此次义诊活动能够完成“不可能任务”的秘诀,三位主任有着各自的特点,完美的配合为患者提供了最 高效,最 优质的服务。
△ 不厌其烦的讲解每一个细节
童春容主任的桌子上,始终放着厚厚一叠白纸,两支签字笔,一个保温杯,对每一位患者她都会边询问病情边手绘一张示意图,写下关键信息,给患者讲解图上每一个关键点,在需要注意的部分反复画着重点,说到最后,她会留下自己的电话和微信。
△ 高志勇主任在看患者检查结果
义诊中,刘双又主任最常说的一句话是:还有哪里不明白的,我可以给你讲清楚。由于问诊量是平时的6倍,童春容主任与刘双又主任交叉配合,对待情况复杂的患者,刘主任会在联合门诊后单独将患者带到旁边的诊室,有针对性的把重点细细解释一遍,消除每一名患者和家属的疑虑。而高志勇主任主要为移植患者答疑解惑,他为每位患者分配的时间都是非常长的,从不打断患者的诉说,听着点着头,在纸上记着要点,最后会细细给出他的理解和建议。
△ 刘双又主任与患者家属做病情沟通
周五早上8:30到19:00,三位主任仅在午餐时间休息了半小时。
△ 刘双又主任与患者家属
爱在诊室中传递
义诊活动当天,有两位特殊的工作人员。小朱(化名)是一名移植后患者,刚满20岁,欣欣(化名)曾经是北京博仁医院的小患者, 出院回到广州修养,她们听说博仁医院转件来广州义诊,小朱和欣欣妈妈主动联系医院患者服务办公室,在当天帮忙登记、发放资料、维持秩序,安抚患者和家人,整整一天忙下来,大家都怕累坏了两位还在康复中的朋友。
△ 患者服务部乔丽很耐心的做着登记工作
老周(化名)的亲人是高主任的病人,得知主任来广州,放下工作周六一大早来到诊室,一定要见见高主任,当面表达感谢,拉着主任就往外走说一定要一起吃顿饭,见到诊室外长长的等候队伍才勉强作罢。
蕊蕊爸爸(化名)背着一个巨大的双肩背包,里面装满了蕊蕊的检验报告和病历,周五下午,他在诊室外等到7点钟,看了童主任,咨询了刘主任,还排队要看高主任,眉宇间透着焦虑、疑问,在走廊反复踱着步,不时在门口听听其他病人的问诊过程,低头翻翻自己手中的病历,终于排到时细细向高主任请教治病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问题,直到7点钟诊所要关门了,才欲言又止的离开。没想到周六一早8点钟,蕊蕊爸爸带着蕊蕊和妈妈,一家三口再次出现在诊室中,全家一起看过高主任出门时,蕊蕊爸爸的眼睛里终于露出笑意,只说了几个字:感觉方案升级了!
△ 等待的家属
驱车100多公里专门来看童主任刘主任联合门诊的一家三口,男孩大约5、6岁,很皮,爱玩手机游戏,妈妈有点管不住他。爸爸眼窝深陷,眉头紧锁,说话很直,孩子刚确诊,两个年轻的家长有点不知所措。初发病的家长有个特点,疾病常识、检验项目、治疗方案,几乎一窍不通,陷在打击中无法自拔。刘双又主任用尽各种通俗的解释,比喻,耐心的将每一个需要关注的指标,每一种方案的原理和可能出现的情况,反复向这对年轻家长说明。走出诊室前,孩子爸爸眼圈有点红,对刘主任说:医生对不起刚才态度不是很好,孩子4月刚确诊,我很急,连续很多天没有睡觉了,脾气不好,谢谢您的耐心和解释。
在候诊区的患者们交换着病情、治疗过程、和彼此的感受,被大家戏称为“半个医生”的豪爸像个专家一样,用过来人的经验和感悟安抚家长,解释治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看到忙碌的专家和工作人员,家属们买了许多凉茶和水果,悄悄放到咨询桌上。
△ 热心家属豪爸与其他病友家属
星夜兼程的来,大雨延误中的回程航班,主任们没有一句怨言。还记得出发前我问高主任,一天最多能看多少病人,高主任仔细考虑了一会儿说,15个。而周五一天就突破极限接诊20名患者的高主任,什么话都没说,一贯注意饮食的他,在晚饭时默不作声的吃了两碗米饭。
下一篇: 【春季义诊通知】专家与你并肩迎战血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