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像花,如花般优雅与芬芳;有人像树,如树般坚韧与顽强。介于两者之间,若要寻求一种比喻。吴彤,更像一株兰花。
兰花之香,清幽淡雅,兰花之姿,自在向上。刚柔并济,虚怀若谷——这是吴彤的做人之道,也是她的为医之道。
01
全身心投入
“病人康复就是给我们最 好的礼物,最 好的回馈。”
2022年8月12日,北京高博博仁医院移植科,吴彤的办公室桌上,摆着两束鲜花。
其中一束,是一个今年刚考上大学的女孩几天前送来的。
五年前,女孩患病的时候尚在读初中,她患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骨髓增殖性肿瘤,是血液肿瘤疾病中的一类,但是相对比较少见,这种疾病并没有特效的药物可以治疗,唯 一治愈的办法就是移植。
于是,吴彤为女孩做了移植。当时选的是骨髓库的供者,移植成功后,女孩经历了两年的观察期,后来继续回到学校上学,就在今年考取了一所一本大学。
“孩子这周专门抱了一束花写了一段话来感谢我们,和大家一起分享她的快乐,我们肯定特开心。上次见面是两年前,这次她来不是病人的身份,而是康复者,大家都很欣慰,这是给我们最 好的礼物,最 好的回馈。”吴彤温柔地笑着说。
吴彤查房
相较于其他科室,吴彤面对的大部分病人都患有恶性疾病,心情往往是比较沉重的。她亲眼目睹着那些病人,他们在持续的治疗过程中所经历的痛苦。通过治疗,一旦他们最终能回归正常的生活,对吴彤和所有医务工作者来说,那便成为了对他们最 好的肯定,也是他们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
北京高博博仁医院移植科分为三个病区,每周一、周三、周五的上午,吴彤会对每一个病区进行大查房,移植仓里的病人,移植前后的病人,吴彤都会仔仔细细地逐一了解他们病情及治疗,为每一个病人制定移植方案。查房之外,出门诊也是吴彤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来到她门诊的病人,大多数都是经病友介绍奔着她来的,期望能够在这里找到重生的可能。临床工作之外,病例讨论会议、学术会议、院内及院外会诊、国际会议、杂志审稿、网上咨询回复……
紧凑的时间与忙碌的工作节奏,构成了吴彤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天。甚至为了能够更高效便捷地为病人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治疗,吴彤就租房子住在医院附近,只有周末才回到家中度过。
吴彤与科室医生讨论病例
“每天都非常忙,医疗这个行业没有清闲的。好在从事这个职业,家人也很支持我,特别理解我,他们觉得医生很辛苦,也为我牺牲了很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可以说是一个称职的医生,但是在家庭当中的角色是不称职的。”
对于事业全身心投入的同时,吴彤还怀着一颗善于理解病人的心。对于每一个病人的情况,吴彤都非常清楚,甚至很多移植了十多年的病人,回想起来,她也是了然于胸。很多来自外地的病人,在这里经过移植之后回到当地,为了方便帮助病人解决问题,吴彤将自己的电话和微信都会给到病人和家属。
“有些事情他们可以微信问我,或者打电话,毕竟他们不可能老来北京,有时候他们在当地住院,我也会和当地的医生沟通;帮助他们在当地解决一些问题。”
“我和主任共事有十几年的时间,在我心目中,主任是一个非常热爱工作、知识渊博、典雅的女性,她对于患者来说一直都是一个非常负责、平易近人、耐心细致的好大夫。”北京高博博仁医院移植科一病区护士长胡正红这样评价吴彤。
02
终身学习
“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也就一直做下来了。”
一直以来,对吴彤影响最深的便是她的父母。这种影响,多数时候是潜移默化的。
“他们自己首先是非常要强的人,做什么都要做到最 好。平常晚饭之后,他们会各自做自己的工作,我和我妹妹也会自己去学习;关于做人,他们从小就告诉我们,要懂得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尽你所能去帮助别人。”
吴彤高考那年,报志愿的时候,在妈妈的建议下,她最终选择了医学专业。最终,吴彤以超出一本线60多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之后,按照学校分配进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行实习。实习之后留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继续工作,吴彤最终选择了血液专业。
从1986年工作到现在,三十多年的时间,吴彤一直坚守在血液病领域,她的亚专科是造血干细胞移植专业,因此也在移植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996年到2000年,吴彤在美国读博士后,那段经历对她后来在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的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
吴彤查房
谈及那段学习经历,吴彤表示,更多的影响在于让她看到更加广阔的世界,开拓了视野:学术上的发展、科研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语言水平的进步……也就是从那儿之后,除了临床工作之外,吴彤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作为一名医生,必须要走在前面,及时地了解国际医疗的进展,同时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融会贯通,为病人提供更加专业与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007年,吴彤加入了亚太骨髓移植协会,作为协会在中国大陆的协调员,每年开年会的时候,每个国家有代表介绍本国移植的工作成果,在那几年,吴彤都是作为中国代表发言。后来,吴彤相继加入到国际骨髓移植研究中心、欧洲骨髓移植协会、世界骨髓移植联盟等学术组织……在其中也一直是活跃分子。
吴彤认为,保持终生学习的习惯也是一名医者的必然要求。从古到今,医学对于人体的认识一直是不断地深入的。就比如说,某种疾病在某一阶段是那样一个结论,应该那样治疗;随着新的药物的开发,随着人类对疾病深入地了解,治疗方案就会改变,所以医生需要不断地学习,带着病例不断更新。只有不断地学习,才会懂得根据每个病人的情况不同作出相应的诊断,不应该完全照搬指南进行治疗,而是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吴彤与科室医生讨论病例
“尤其是来到我们这里的病人,大多都是难治复发的,传统治疗都失败了,如果还想努力把他治好,你肯定要努力寻求新的治疗,而且要根据他既往的治疗方案,重新评估他的疾病状态及身体状况,我们的实验室非常先进,可以对疾病的准确诊断与分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我们是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初诊的时候,可能走标准治疗;但是复发难治之后,你一定要寻求突破,因为之前对他的治疗是无效的。”吴彤这样说明。
值得一提的是,在吴彤和科室医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北京高博博仁医院移植科接收的良性血液疾病的病人,他们的治愈率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对于血液肿瘤,在移植的病人中儿童占到百分之四十多,如果病人是在一个疾病缓解状态移植,只要处理得当,70%的病人都可以治愈。
“我是2012年就开始跟着吴主任,十多年的时间,她的临床经验非常丰富,创造了中国很多移植的‘第 一’;高超的医技之外,她还有非常好的医德,在患者的心目中有很高的评价,很多病房里的孩子也都亲切地称呼她为吴妈妈。” 谈及吴彤,北京高博博仁医院移植科主治医师赵永强这样评价。
03
宽慰与温暖
“不能冷冰冰的,不然他们更没有信心,而且是一种打击。”
直到现在,吴彤都记得她的第 一例移植病人。
那是一个来自河南的十岁男孩,患有遗传性的免疫缺陷疾病。他的哥哥患有同样的疾病,但是因为肺炎感染不幸去世。
当时治疗的唯 一办法便是移植,必须给小孩换一个健康的免疫系统,他才有活下去的希望。于是,在上级医生的指导下,吴彤参与了男孩的移植手术,术后,孩子回到了河南老家。因为经济的原因,并没有一直在北京做随访。
他们再见是二十年以后,当年的那个男孩早已长大成人,他带着他的爱人一起来看望吴彤。
“我当时非常开心,他自己现在完全有了新的生活,有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他的爱人是一个护士,还生有一儿一女,”谈及这件事,吴彤满脸都是欣慰。
现在,有一些新来的病人时常会问吴彤这样一个问题:“移植后,我能活多久?”
吴彤就会和他们说起,她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做过移植的病人,他们中的许多直到现在都健健康康地生活着,有些病人还和吴彤成为了朋友,时常保持着联系。他们之间,有的是彼此的一份祝福和牵挂。每次听了这些,病人们也都会很有信心。
移植科走廊墙上的照片
吴彤认为,作为医生,首先需要专业的能力,经过系统的临床的学习与持续的学习,具备一定的临床思维、应变能力之后,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从而为病人找到最优的治疗方案。除了专业性,其次就是同情心。做医生一定要善良,有仁爱的一面,因为病人是活生生的个体,不仅需要治疗而且也需要关怀。
“我对病人就是平易近人,而且一视同仁,在医生面前,没有其他的考量,都是需要救治和帮助的病人,如果说他们面临什么样的困境,也要尽力帮他们解决。”
正如她所主张的一样,不论是对待科室的医护人员,还是病房里的病人和家属,吴彤对待他人,尤其是病人,一向是温柔且宽慰的。
2021年年底,男孩小彬(化名)被诊断出了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非常快,一直在发烧,一查白细胞三百多,五天时间不到,他的呼吸就已经不太顺畅。小彬的父母带着孩子到北京一家医院之后,效果不太好,主治医生就建议小彬妈妈到吴彤这里试一试。
年关将至,来到北京高博博仁医院移植科之前,有病友把吴彤的微信发给了小彬妈妈,当时她的第 一反应是觉得不可思议。
吴彤治疗过的患儿和患儿母亲
“我当时很惊奇,一般医生是不会给自己的微信的;而且吴主任那么忙,有时间回我微信吗?但就在我申请好友之后,第 一时间主任就通过了,和主任说了孩子的情况之后,她就让第二天过来面诊,那是我第 一次见到主任,还没见面的时候就感觉非常暖心,见面之后就感到更加亲切,也非常开心,觉得找到专业的人了。”
后来,小彬很快就接受了移植手术,目前已经移植后九个月了,小彬恢复得特别好。有一次,小彬妈妈在电梯里遇到吴彤,吴彤还和她打招呼说:“你是小彬妈妈吧?孩子怎么样……”小彬妈妈听了非常温暖,那么多的病人,吴彤个个都能记住。
接触血液肿瘤疾病三十多年的时间,吴彤深切地了解每一个家庭背后都承担着他们难以言说的痛苦和重担。
“特别是血液肿瘤,如白血病,对一家人来说,一旦确诊感觉天都塌下来了,这个时候,你的宽慰就是给他们一些支撑,不能冷冰冰的,不然他们更没有信心,而且是一种打击。说实话,他们大多数来的时候都是懵的,再加上他们面临经济的压力,我们大部分的病人家庭都是工薪阶层的,这个病治疗花费大、周期长,医保报销比例各地也不一样,所以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愿意跟很多慈善组织合作,因为很多患者治疗希望还是很大的,但因为没有钱困在那里,最后不得不放弃治疗是很可惜的。”
“移路同行”儿童血液病移植重生计划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量,“移路同行”儿童血液病移植重生计划应运而生。该计划隶属于博医同行公益基金子品牌项目之一,由吴彤创立,旨在面向血液病患儿这一特殊群体,联动社会各界力量整合资源,一起为急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病患儿提供治疗各阶段的帮助和支持。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公益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到血液病儿童群体,了解到他们面对的难题,从而创造一个互帮互助的良好机制,让那些可爱的孩子最终能够回到正常的生活轨迹之中。”吴彤主任这样说。
尾声
北京高博博仁医院移植科二病区的门口,走廊的墙上,挂有两本感谢信册。感谢信册中,是家长和孩子们写下的对于移植科医护工作者的真心话。
“感谢医术高超、和蔼可亲的吴彤主任……”
“感谢吴彤主任的运筹帷幄……”
“你们无一不是让我心生敬意的人……”
一句句恳切的话,是病人心底最深的感谢,也是吴彤始终坚守的力量。
(文中视频与图片均已获授权)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