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教育 >>患者故事 >> 正文

健康教育

患者故事

为爱搭起桥梁之南京取造血干细胞之行

字号: + - 14

  患者服务办公室的骆倩承担了我院首例接取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的重任,过程中经历了恶劣天气,采集过程延长,改换车次等情况。骆倩克服困难,保证干细胞及时交到医护人员手中,圆满完成了这场生命的接力。

  (以下内容为患者服务办公室骆倩提供)

  从南京南站出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预报中的大雨并没有落下,我将事先准备的伞收入包内钻进到达宾馆的车中,树影和建筑物便飞快的往后退去。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为患者取造血干细胞已经三十余次,但是紧张和激动却丝毫没有减半分,因为我清楚的知道这种接力的意义除了挽救生命之外,更是对爱心的传承,而这种传承不仅仅停留在一封感谢信或某个人的热泪盈眶中,它是能够种在历史土壤里的苗子,随时长成参天大树。根据中华骨髓库的数据显示,中华骨髓库库容达2426146人,患者申请查询人数70434人,捐献造血干细胞例数为7277例(含涉外294),我庆幸我是这个数据中无法抹去的一环。同时作为北京博仁医院首例非血缘运送人员,肩负患者家属的嘱托与整个患者服务办公室的心血,这种使命感让我无暇顾及窗外的风景,骨髓箱在我左手边,蓝的耀眼。

  晚饭后开始飘雨,玻璃上每一颗水珠里都住上了对面的街灯,它们随着重力汇聚,揉出一条彩虹。我在大雨的网中被庇佑,像这位寻找到合适供体的患者一样,幸运的不像话。回想患者从2017年12月18首次在我们部门登记进行非血缘的检索、再经历初筛、高分复核、体检、一直到2018年4月13号终于可以采集,这117天的望眼欲穿和努力都在得知供者体检合格的消息时,化作了全部门的欢呼雀跃声。患者爸爸在知晓这个情况后的笑容也在我脑海中一遍遍的闪过,那是他饱经风霜的脸上最用力的痕迹。此时我愈发期待看见这位善良的贡献者,他满载患者一家人的希望杨帆而来,再也没有回过头去。

  第二日我早起去花店为供者挑了一束花,大雨一刻未停,沿途用砖头铺砌的大地被踩的吱啦吱啦,仿佛在催促我快些走。约九点我到达采集医院门口,耳朵里面充斥着雨拍打在伞上的啪啪声,频率快到接近我的心跳,在想我这个表情还够合适吧。

  穿过大厅穿过走廊直到电梯的门敞开,才发现我已经离一个新希望如此之近,最重要的是,我要怀揣着这个新希望穿过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为一个泄气的气球重新注入力量,这是我认知中最崇高的羁绊。花上被溅的雨水马上滴完,我也在这个时候站在了采集室的门口,屋子里围满了拍摄和采访的工作人员,分库老师将我迎了进去,我看见他了。

  他体型较瘦,利落的短发,指甲修的很干净,两只手臂扎着针躺在床上,一边是抽血,中间经过一台机子分离出造血干细胞,再从另一边输回身体里。我看着红色的液体在透明的管子里流动,像一只精灵举着胜利的旗帜在欢跑,可爱到生动。我把花放在不远处的桌子上,他微微抬起头跟我说感谢,告诉我他给患者写了一封信,还特意去求了一条佛珠,随后他的眼睛看向桌子上的信封示意我过去,我把信放在包的最里层,他舒缓的把头放正,笑了。

22.jpg

  供者送给患者的佛珠

  墙上的秒钟走了一圈又一圈,采集过程中需要加入抗凝剂防止血液在体外凝固,抗凝剂随血液进入体内会造成血钙流失,会出现嘴唇发麻四肢无力的症状,过程中需要补钙,他也不例外的多次进行了补钙,看着他的嘴唇从血红变成了紫灰色,鼻子酸溜溜的。因为各种因素采集器经常发出警报,原定完成采集的时间从一点推到了两点半,分库的老师一直陪同左右,协调处理所有事项。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在秉持着善良的初心,奉献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没有丝毫犹豫。

33.jpg

供者血袋

  终于在下午两点十六分时完成了采集,262ml的造血干细胞在我手里无比的沉重,核对编号无误后,用布巾把造血干细胞悬浊液和冰袋分别包裹起来,一起放进骨髓箱里面,我开始飞快的往回赶。多亏分库跟铁路方做了联系,于是在我出示免安检证明,留我的身份证照片之后,顺畅的过了安检。

11.jpg

患者服务办公室骆倩在南京高铁站

  我把骨髓箱紧紧的抱在胸前,掌心贴在箱子外侧,似乎触到里面有心跳,电梯滑行间我真的听到了,新生命拔节和呐喊的声音,迎面而来。我想起海塞的一句话:我们应当在不同的岗位上,随时奉献自己。

  后记:一封简单而又沉重的感谢信

44.jpg

  这篇文章发出时,小患者已于4月29日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出仓转至移植病区接受后续治疗。这是北京博仁医院首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也是医护人员24小时精心治疗与护理,多部门连续作战,通力配合的结果,是团队合作的果实,是大家的心血浇灌的生命之花!

55.jpg

66.jpg

  • 400-000-5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