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人体血液里包含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成分,这些血液成分都“各司其职”。当血细胞减少时人体会出现头晕、乏力、胸闷、出血等表现,此时,我们应该怎样合理选择血制品来输注呢?下面就带着大家来了解一下。
一、人体血液分类
人体血液按照成分不同分为:
全血:包括血细胞及血浆中的各种成分。
成分血:分为血细胞成分和血浆成分等。其中血细胞成分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成分有白蛋白、免疫球蛋白以及其他凝血因子。
(博仁月度献血活动:全血vs成分血)
二、血液中各成分的功能
红细胞
主要功能:输送氧气和少量二氧化碳。红细胞平均寿命为120d,血红蛋白正常值范围为成年男性120g/L~160g/L,成年女性110g/L~150g/L。
输注指标:血红蛋白<60g/L和/或红细胞压积<0.18可输注。通常1单位红细胞成分可升高血红蛋白5g/L~10g/L,适用于红细胞生成障碍、破坏过多或丢失引起的急慢性贫血的治疗性输注。
* 通过去白细胞处理为去白细胞的红细胞,通过辐照处理成辐照红细胞。
血小板
主要功能:止血和凝血,也参与凝血机制、血块回缩和血管收缩。正常人血小板存活期为8d~11d,血小板正常值范围为100×109/L~300×109/L。
输注指标:血小板计数在10×109/L~50×109/L,伴明显出血时考虑输注;血小板计数<10×109/L,应立即输注。通常每输注1治疗量的单采血小板或10单位的浓缩血小板可升高血小板计数20×109/L~30×109/L,适用于血小板计数减少或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的治疗性输注或有潜在出血风险的预防性输注。
血小板分类:单采/机采血小板(目前临床使用的主要血小板制品)、浓缩血小板。
血浆
主要功能:营养、维持胶体渗透压、维持酸碱平衡、运输和调节、免疫功能、凝血和抗凝血作用。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凝血因子等缺乏的治疗性输注。
血浆分类:
新鲜冰冻血浆(FFP):含有全部凝血因子;
普通冰冻血浆(FP):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和血浆蛋白。
白蛋白制品
维持胶体渗透压,适用于低蛋白血症、扩容、血浆置换等。
免疫球蛋白制品
抗病毒、抗细菌、抗毒素、抗感染、提高机体免疫力。适用于免疫缺陷性疾病、低球蛋白血症、血小板输注无效等。
输注血制品注意事项
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包括神志、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尿液颜色及病情变化。如出现异常情况时,要减慢或停止输血。
三、输血常见不良反应
输血不良反应发应的分类主要有:输血相关循环超负荷、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呼吸困难、过敏反应、输血相关低血压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迟发性血浆反应、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输血后紫癜、感染性输血反应、其他/未知。
过敏反应表现:过敏反应是较常见的输血反应,发生率为1%~3%。该患者在输血制品10分钟后出现皮肤瘙痒伴皮疹,无发热、寒战、腰痛、呼吸困难等,症状轻者仅有皮肤红斑、荨麻疹、发热、关节痛,数小时消退。
过敏反应的处理:① 轻度过敏反应时应减慢输血速度,酌情选用抗组胺药(苯海拉明、异丙嗪)或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② 重度过敏反应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道通畅,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
温馨提醒:输血可直接补充血液成分,使血细胞计数上升,但也会有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输血前应认真评估,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减少不必要输血。
参考文献
[1]李卉,刘景汉.临床输血救治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61.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Blood Transfusion Safety Team. The clinicaluse of blood:handbook [J] . Clinical Use of Blood Handbook,2001.
[3]刘景汉,汪德清,兰炯采,等,临床输血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397-400.
[4]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创新工程输血不良反应团队,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不良反应重点实验室。《输血反应分类分级与相关性标准》(2018版).
封面图来源 | Pexels